x 广告
当前位置: 关注 > > 正文

全球报道:一线调研看新局丨外资巨头加码投资 中国彰显开放“磁吸力”

2023-03-31 08:48:58 来源:证券时报

宝马投资百亿扩建在辽宁沈阳的电池生产中心,巴斯夫百亿欧元在广东湛江投资一体化生产基地……中国正在成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在全球外商投资总额下降40%的背景下,中国实现了逆势增长,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2326.8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折合1891.3亿美元,增长8%)。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各行各业都有外资企业在持续加码中国市场。为何中国能成为外企投资的热土?中外企业又携手创造了哪些成绩?

外资投资强势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成投资重点

“您好,您是做什么的?可以认识下吗,我们是做运输的德企……”在3月29日深圳举办的中德(深圳)经济论坛中,台下会不时传来这样的交谈声,许多中企与德企负责人会相互交换名片、加上微信,畅谈双方公司的合作空间。

小小的交谈背后,是外企对中国市场强大的信心。2023年以来,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市场,用真金白银谱写出中外合作的崭新篇章。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8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68.9%,成为外资流入的重要领域。

而许多中外合作论坛的开展,也为外企在华投资送上了有力“助攻”。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近期广东省举办的一些招商合作论坛已促成多家外资企业签署投资项目或达成合作需求对接。

3月29日,由商务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投资中国年”广东专场推介活动在广州举行。当日下午,众多跨国公司高层代表就马不停蹄地前往横琴、前海、南沙三地考察。此次推介活动促成外资合作项目74个,现场签约投资总额达905亿元,其中达成的外资企业投资项目包括瑞典海克斯康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深圳龙华)、SEW中国华南制造基地项目(佛山)、科思创项目、SK聚酯新材料项目等。

在上述74个项目中,有47个为制造业项目,占总项目数比重超过六成。制造业项目投资额639亿元,占总投资比重超过七成。以瑞典海克斯康为例,该公司计划在深圳投资建设国际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规划打造世界级工业4.0示范样板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及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示范园区,囊括世界级“灯塔工厂”与高端智造全产业链核心资源生态。项目将打造“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两业融合先行示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均产出不低于人民币200亿元,年地方财力贡献不低于16亿-20亿元。

同样是在3月29日,中德(深圳)经济论坛上也云集了大量德国的知名企业,包括西门子、拜耳、宝马等。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中国企业与德国企业积极交流,对接各自需求,经统计该论坛共挖掘合作意向需求128个。

宝马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政府和对外事务吴燕彦向记者表示:“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连续七年都是。去年中德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979亿欧元,增长了21%。德国在很多领域有它的比较优势,比如汽车行业、精密机床、机械制造等,这些领域中德都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

吴燕彦表示,2022年6月份宝马在沈阳投资第三座整车工厂华晨宝马里达(Lydia)工厂,这是宝马集团第一座从一开始就完全在虚拟环境进行规划和模拟的数字化工厂。

据了解,里达工厂总投资约150亿元。该工厂落地后,宝马继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2022年11月,宝马集团全新动力电池项目在沈阳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约为100亿元。整体来看,自2010年以来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经获得超过830亿元人民币投资,成为外资投资的代表性案例。

“赢创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工企业,去年全球销售额达185亿欧元,全球有超30000名员工。今年我们在中国投资了一家位于安徽的企业,主要是做电池导电浆料;去年我们在大中华区总部设立一个全球锂电池应用开发中心,也是希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积极配合中国、亚洲锂电池厂商、主机厂做本地化研发以及服务未来的全球市场。”赢创大中华区区域发展副总裁顾忠民介绍。

此前,赢创大中华区总裁夏赋良表示:“中国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将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并加快电池行业的创新速度。亚洲汇集了90%以上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商,而绝大多数顶尖生产商来自中国。赢创希望通过全新的锂离子电池中心开发高性能解决方案,为高速增长的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欧绿保集团是全球十大资源再生及环境服务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德国柏林。欧绿保中国区副总经理韩慧青表示:“目前欧绿保除了塑料回收业务之外,我们在其他领域也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布局。包括绿色燃气技术,即生物沼气技术,以及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化的利用,还有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其中也包括锂电池的回收解决方案。”

中国“投资热”背后:开放红利持续释放

为何中国能成为外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投资热土?既有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支撑,也得益于中国开放红利的持续释放。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会议提出,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外资”单独列为了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今年以来,商务部等部门陆续推出了相关政策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扩大制造业引资,出台了16条具体举措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增条目数量也达到了历年新高,为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适用各类支持政策提供了便利。

“从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倾向来看,中国‘十四五’规划及各项政策措施营造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中国化工行业可持续的增长,这也极大提振了巴斯夫在华运营的信心。”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说。

2022年9月,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0亿欧元,是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对外投资。整体建成后,该项目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据楼剑锋介绍,巴斯夫是中国化工领域重要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大中华区拥有超过30个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超过1.1万名,遍布全国各地。公司在中国地区主要的生产基地位于上海、南京和重庆,上海创新园已成为公司全球和亚太区的研发枢纽。

拜耳也是在华发展多年的重要外企。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高勇表示,从全球来看,拜耳业务占比中,医疗占50%,农业占50%,但在中国地区,拜耳的医疗业务占90%,农业占10%,“相信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以及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拜耳在中国农业领域会有很大发展空间。”

据高勇介绍,拜耳向全世界农民提供良种以及灾害保护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目前已经与广东省各级政府在荔枝、柑橘、水稻等农产品的绿色环保全生态周期解决方案上开展了合作。

除了开放红利的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也为外资投资提供了充足信心。今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2.6%,创下了2012年5月以来新高;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比上月上升了1.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恢复发展态势向好。

外企重视与中企合作,共同谱写发展乐章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时,也越来越重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如在中德(深圳)经济论坛上,论坛集中展示了5个签署的重点项目,均是德国企业携手中国企业共谋发展。如欧德神思软件集团与深圳市正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在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工厂、基于工业云的虚拟控制技术等诸多领域开展了项目合作;深圳市宝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德3D打印与轻量化协会在增材制造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合作……

深圳的创维集团也与德国企业美兹消费电子有限公司在光伏、家电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加强贸易交流。对此,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在科技尤其是在制造方面,特别是上游材料科学、设备是遥遥领先的。中国则是在终端产品层面,信息产业的零部件、软件、部件方面,包括电池上有领先。双方各有优势,有互补、相得益彰的效应。”

“中德之间的合作是互补的,我们需要它的高端设备、精密仪器、上游材料,它需要我们高效的供应链,包括产业集群的高效迭代,中德的合作是越做越强。未来,创维在新能源汽车上将加大跟德国伙伴的合作,同时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通过德国工厂发展分布式光伏并落地整个欧洲,进展也非常迅猛。” 黄宏生说。

深耕新能源行业的深圳威麦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永杰表示,当前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整个技术积累和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中国跟德国之间有很多的合作机会。

“汽车产业是非常长的链条,而且是多方面合作的结果。汽车产业特别强调的是供应链,只有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真正把产品做好。德国拥有半导体、汽车百年的开发经验,还有很多技术管理、软件,这些都是中国值得借鉴的。当然中国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开发人才、资源以及当前积累的技术能力都是可以跟欧洲、德国做一些合作进而共赢的。” 韩永杰说。

同时,一些在华多年的外企也洞察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找到了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新方向。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粤东区域数字化总监李海鸽表示:“西门子是一个服务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一直服务于深圳、东莞、惠州粤东的工业企业,可以发现,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一定的数字化转型,西门子一直强调一个理念,即我们希望能够服务中国未来80%的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李海鸽还称,目前在行业标准化上有更多西门子可以参与的事情。“我们把全球的技术资源、经验和中国本地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慢慢形成既有国际视野,又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标准。西门子一直在服务深圳很多装备企业,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让本地的中国企业更好地适应欧盟的标准,能够走向欧盟的市场。”

整体来看,在中国开放红利持续释放、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成为外资企业的投资热土。中外企业的深度合作,必将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谱写出一篇篇动听的“发展乐章”。

责编:万健祎

校对:廖胜超

乘全面注册制东风,证券时报官网全新升级

隆重上线“信披+”频道↓↓↓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直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